在大陸方面推出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等惠臺利民政策的加持下,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今年前11個月,兩岸貿易額仍實現兩位數增長,充分反映出兩岸經濟合作動力強、潛力大、韌性足。
兩岸快評2020-12-24
島內絕大對數民眾是希望兩岸和平的。臺灣最深層、最主流的民意,就是兩岸和平。
兩岸快評2020-12-24
最近蘇偉碩的日子不太好過。這位臺灣醫生曾是與民進黨“并肩作戰”的“戰友”,但如今卻變成民進黨舉全黨之力炮轟的“反面典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遭遇,卻因為同樣一個原因,那就是蘇偉碩反含瘦肉精肉品。
兩岸快評2020-12-24
眾所周知,民進黨有個看家本領,那就是搞“雙標”,這一點在開放“萊豬”議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兩岸快評2020-12-23
在看明白這兩點背景信息之后就會發現,所謂“臺灣保證法”即便通過,臺灣人民也撈不到任何好處,但卻要為這一紙空文付出極大的代價。
兩岸快評2020-12-23
民進黨民代王定宇日前提出所謂“境外敵對勢力影響透明法草案”,其表示該草案是為了填補所謂“反滲透法”不足之處。若真通過,民進黨必將在島內到處亂扣“紅帽子”,制造兩岸進一步緊張對立。
兩岸快評2020-12-23
據臺媒報道,78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美臺強健關系”為由,呼吁將“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兩岸快評2020-12-22
柯文哲在出席一場活動時表示,臺北設市100周年,但40年以上的老房子也高達30萬戶,沒有變動。他說,很多人抱怨,臺北市甚至跟大陸一線城市無法相比,尤其是市容的更新速度實在太慢。
兩岸快評2020-12-22
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于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兩岸快評2020-12-22
民進黨當局最近釋放一系列消息宣傳所謂“美臺關系最好”的新聞,這種“大內宣”的短線炒作或可蒙騙臺灣百姓于一時,卻無法逃過專業人士的眼睛。
兩岸快評2020-12-21
這也就是,一個謊言需要更多謊言來掩飾。但要提醒民進黨當局的是,謊言終究是謊言,總有被戳破的那天。而到那時,就是民進黨當局自焚之際。
兩岸快評2020-12-21
面對解放軍航母編隊,在臺灣海峽刷存在感的外國艦船戰斗力已遭到了全面碾壓。同時也證明,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靠一支艦隊橫在臺灣海峽阻斷祖國統一的日子,已經徹底“翻篇兒”。
兩岸快評2020-12-21
據臺媒報道,一位高雄醫師蘇偉碩因多次公開發表“萊劑”對人體有害的言論,遭高雄市警察局偵辦,目前已經被要求到案說明。
兩岸快評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