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當局推動綠能產業與科技發展不遺余力,表一為臺灣推動綠能產業重要里程碑。馬英九在競選之初即宣示,4年內將臺灣能源相關研究經費要由每年50億元倍增為100億元,同時鼓勵綠能技術研發與節能產品的推廣,提升產業競爭力;行政部門于2008年6月公布了“永續能源政策綱領”,重申增加綠能研發經費、提升綠能研發能量的決心;隔(2009)年4月行政部門于能源會議后隨即宣布啟動“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正式推動包含太陽光電與LED照明等七項綠能產業;兩個月后又啟動了以綠能科技研發為主的能源計劃,同一時間,立法部門也正式通過了審查9年之久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此時,架構臺灣的綠能科技與產業推動之政策與所需之法令已大致完成。
以“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為例,它分成“能源光電雙雄”和“能源風火輪“兩波,采取技術突破、關鍵投資、環境塑造、出口轉進、內需擴大等五大策略推動。第一波能源光電雙雄,以發展已具有良好產業基礎的太陽光電和LED照明的能量為主,采取了技術突破、提升競爭力、增加投資、拓展海外新興市場的發展策略,藉以形成完整太陽光電產業聚落,并以臺灣成為全球前三大太陽電池生產基地、全球最大LED光源及模塊供應基地為最終目標。第二波能源風火輪,則是推動技術尚處研發階段的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電動車輛等五項綠能產業,以協助產業取得關鍵技術、建立市場示范應用、維持產業活力為主要策略。
根據臺灣工研院太陽光電科技中心的統計資料,如圖一所示,2008年臺灣太陽能電池產值達到新臺幣1011億元,產能為2110MW,占全球市場的13%左右,僅落后日本、德國、大陸,為全球第四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地,預估到2015年產值可提升到新臺幣4500億元;在LED產業方面,臺灣發展速度也相當快,2007年產值為新臺幣539億元,約占全球總產值的四分之一,2008年產值則增加到新臺幣609億元,預估2015年臺灣LED產值將可達新臺幣5400億元。至于其它綠能項目,目前產值仍小,預估要到2015年時,產值才會明顯呈現大幅成長。至2015年時,預估兩波綠能產業推動產值將可達1.15兆,每年將可創造11萬個工作機會,成為臺灣新的兆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