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臺獨”分子為破壞兩會領導人會談,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繼續采取陳水扁時期的“抹黑”、“抹紅”伎倆,誣指海協海基“黑箱作業”,攻擊馬英九“傾中賣臺”,對于陳云林欲看望災區同胞妄加指摘,對于大陸捐款給“莫拉克”災區予以抹煞,全面否定兩會會談成果和扭曲大陸方面的善意。
事實上,自兩會恢復協商以來,所簽署的協議正逐漸在落實中顯現效益,惠及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地區。賴幸媛在16日接受《聯合晚報》專訪時談到,直航后,由臺北到上海只需80分鐘,但去年5.20前這趟行程需要6至8小時;27航點票價平均降幅14%,桃園到武漢的降幅高達32%;去年7月至今年11月,陸客來臺觀光,創造340億元的收入;食品安全方面,從源頭管理;打擊犯罪方面,在6月份生效以來已遣返11人……
鐵的事實抹煞不了,希望改善兩岸關系、實現和平雙贏始終是島內主流民意。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也是兩岸同胞謀求長遠福祉的唯一幸福之路,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民進黨企圖利用“三合一”勝選挾持更多的支持者,以大規模的抗爭活動,挑起綠營民眾對大陸的仇恨,干擾兩會領導人會談,破壞不斷發展中的兩岸關系,但其目的始終未能得逞。諸如24日的所謂“破黑箱、顧飯碗”游行,大多數的民眾充分展現理性,游行和平落幕。政客們為私利心懷鬼胎,聲嘶力竭的煽動表演,不但不能得到認同,引起共鳴,反而讓人感到厭惡、不屑。又諸如“綠委”莊瑞雄之流,他們對著陳云林下榻的酒店玩發射沖天炮,到日月潭“劃船抗議”等等,最終均以自討沒趣收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為這場旨在破壞兩岸關系的鬧劇付出了代價,其支持率較之于“三合一”勝選時的43%下滑為38%,56%的民眾對綠營干擾兩會會談表示不滿。
筆者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民進黨發動這次抗爭活動,也暴露出他們“名不正、言不順”,理虧心虛的窘態及甚為矛盾的心態。他們既要借助民眾的力量以壯聲勢,甚至想利用“街頭暴力”,盡最大可能阻撓兩岸關系深化發展,為其“臺獨”服務,一方面也完全清楚走暴力路線將會導致自我毀滅,所以,為避免玩火自焚,他們也不得不要求黨員自律自制及謹慎地控制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