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昨接受采訪時說,昨天“閏七夕”的夜晚7點至11點,市民在空曠、無城市燈光干擾的地方,抬頭就能看到夜空中明亮的“牛郎織女”星。人們以為“牛郎織女”只在“七夕”相會,是不對的。 事實上,在整個夏夜,人們都可以用肉眼觀察到頭頂上方的“牛郎織女”星。
王思潮說,今年有兩個“七夕”,是因為今年農歷閏七月,而上個月農歷閏七月出現在1968年,距今38年。據天文專家測算,下一次農歷閏七月將發生在2044年,距今也是38年。也就是說,普通市民即便活到古稀之年,一生中也只能經歷兩次“閏七夕”。
為什么會出現農歷閏七月?王思潮解釋說,古人采用設置閏月的方法,來保持農歷和公歷(陽歷)的回歸年同步。公歷兩個節氣的長度平均是30.5日,而農歷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24節氣從“立春”數到“大寒”,逢單數的稱為“節氣”,逢雙數的稱為“中氣”。在陽歷中,上半月出現的稱為“節氣”,下半月出現的稱為“中氣”。每月的“中氣”會比上個月晚1至2天。這樣下去,總會有一個農歷月只有“節氣”,沒有“中氣”。沒有“中氣”的這個月就被歷法規定為“閏月”,稱作“閏某月”。今年的閏月正好在七月之后,因此就定為“閏七月”。
(來源:南京報業網-南京日報 記者 張璐)
編輯:蒲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