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閻錫蘊。(中國臺灣網 李岳 攝)
中國臺灣網12日北京訊 (記者 扶海濤)12日下午,以“攜手互聯網+大健康,創新共筑健康新生活”為主題的2017年(第九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醫藥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閻錫蘊在會上以“納米酶與腫瘤診療新策略”為題,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中國科學家團隊在腫瘤新靶點發現和臨床轉化方面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并詳細介紹了納米酶的發現及其廣泛的應用。
閻錫蘊在開場中講到,我是臺灣的兒媳,兩岸對我來講非常親切。她說,我來自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和各位分享一下作為一個科研一線的工作者,是如何為中國的大健康所思所想的。
閻錫蘊首先講解了免疫抗體的相關知識,認為腫瘤的免疫治療將是未來的春天。她還特別介紹了中國科學家團隊發現腫瘤血管新靶點CD146,并系統揭示其作用機制,設計相應的治療性抗體,抑瘤效果顯著。閻錫蘊自豪地說:“這個工作大概做了十年,這也是中國人發現的一個新的靶點,被國際上認可了,作為39個腫瘤靶點之一。”
閻錫蘊表示,中國科學家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研條件的改善,經過20多年的不斷努力,已經從跟跑、并跑,到現在某些領域可以領跑。雖然不是全面的,但在一些點上是有國際影響的。“我們也很希望我們這些原創的科研成果將來能為大健康,能為靶向藥物做一些貢獻。”
閻錫蘊還詳細介紹了納米酶,從病毒檢測、腫瘤診斷、腫瘤治療、污水處理以及醫療器械處理等方面對納米酶的應用進行了詳細闡述。她指出,納米酶不僅與傳統的酶有著同樣的催化活性,還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易獲得等優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閻錫蘊表示,全球已經有22個國家、100多個實驗室都在研究納米酶,“而我們為之欣慰的是,這個發現是由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這是我們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她表示,納米酶的研究與應用研究是一個新的領域,期待能夠在2018年有一個納米酶的產品問世,來服務于中國的大健康。同時,她也希望我們的科學發現能夠得到轉化,能夠服務于人類的健康。
據悉,本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由中國臺灣網、中國互聯網協會、《兩岸關系》雜志社、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中國社區衛生協會、北京醫師協會、北京社區健康促進會、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灣生策會、今日新聞共同主辦,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中國互聯網協會醫藥健康工作委員會協辦。(完)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