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 跨境電商賦能外貿企業海外訂單持續攀升
央視網消息:本屆廣交會,不少傳統制造業從賣產品到推品牌,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在戶外家居館的展位上,參展商正在展示一款不久前剛剛斬獲國際大獎的遮陽傘。這款遮陽傘設計簡單實用,吸引不少外國客商駐足咨詢。
通過打造自有品牌,這家企業近幾年實現海外市場的突圍,而且效果顯著。目前,海外已有100多家代理門店,每年的海外銷售額增長率在30%—40%之間。
烏茲別克斯坦采購商表示,他們信任中國品牌,因為有最好的質量和最好的價格。
同樣是傳統產業,在室內家居展區,一張搭載AI算法的智能床墊引來采購商爭相體驗,開展第一天就有50多個不同國家的意向客戶。參展商介紹,他們將這款搭載最新技術的新產品在廣交會展出,不僅是為了銷售產品,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品牌影響力。
面對傳統制造企業外貿訂單的壓力,不少外貿企業不約而同選擇“品牌出海”戰略,從被動接單到主動輸出品牌和標準,以創新設計與技術突破為亮點,實現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的轉變,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升級。
跨境電商賦能 外貿企業海外訂單不斷增長
在廣交會上,跨境電商成為眾多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關鍵渠道,也成為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應對貿易環境變化的底氣來源。
廣交會上,參展商鄭壁奎的展位十分熱鬧。2025年,他們推出了多功能開放式廚房、智能儲物柜等應用新場景,前來咨詢的海外客戶絡繹不絕。鄭壁奎說,隨著跨境電商業務的規模持續擴大,他的企業年海外訂單額超過了億元。
同樣在廣交會上收獲頗豐的還有參展商黃聿。她介紹,近年來,企業的產品在海外的線上銷量持續攀升,成為推動業績增長的重要力量。
近日,第137屆廣交會舉辦了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論壇。不少與會者表示,在全球貿易格局中,跨境電商的優勢愈發凸顯,未來,也還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杜國臣介紹,中國的跨境電商能夠發展,從根本講依托了我國制造業體系,依托中國產供鏈。只有依托這種產供鏈,才能夠提供更多個性化、豐富的產品。在這個鏈條上,迂回和轉身的空間很大,這也是中國跨境電商廠家應對高關稅,應對貿易環境不確定的底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