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三個細節透視外貿活力(經濟聚焦·穩外貿擴消費)
4月23日,第137屆廣交會第二期開展迎客。
4月15日至19日舉辦的第一期以“先進制造”為主題,展覽面積52萬平方米,展位數25064個,參展企業11304家。當期有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585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較第135屆同期增長20.2%,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刷新紀錄。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重要的貿易促進平臺,廣交會是我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近日,記者走進廣交會第一期,通過一個電動行李箱、一款智能翻譯機、一場音樂美食節,現場感受中國制造的頑強韌性和外貿活力。
——編 者
一個電動行李箱,看中國制造市場潛力
本報記者 韓春瑤
廣交會展館,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時看到騎著電動行李箱觀展的采購商,靈活地穿梭于各展區之間。
這款兼具儲物和代步功能的電動行李箱,是江蘇常州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展品,能夠一鍵伸縮“變身”,獲得不少境外采購商青睞。
“企業將儲物和代步功能相結合,推出了該產品。”愛爾威公司銷售總監孫國說,企業已連續多年參加廣交會,這款電動行李箱自推出后功能不斷迭代升級,很受采購商和消費者歡迎。
電動行李箱是展品,也是商品。第一期展覽總面積52萬平方米,展位數量超2.5萬個,參展企業超1.1萬家……在展館里走一天,對不少采購商來說挑戰不小,這也為檢驗電動行李箱性能提供了測試場地。即買即用,成了不少采購商的選擇。
“很容易上手操作,還能裝行李,非常便利。”來自巴西的一對采購商夫婦現場下單兩個電動行李箱。孫國介紹,展位每天會銷售樣品600多個。
不過,也有一些采購商對產品安全問題提出疑問。孫國介紹,行李箱采用可拆卸鋰電池設計方案,在電池容量、箱體尺寸等方面滿足飛機、高鐵等安檢要求,同時行李箱的最高時速也有嚴格限制,確保使用安全。
“這款電動行李箱產品可以代理嗎?”4月18日下午,一名來自美國紐約的采購商來到愛爾威公司展位向孫國咨詢。
“當然非常歡迎,但是產品在中國生產,出口美國涉及關稅問題,存在一定困難。”面對找上門的合作,孫國雖然十分欣喜,但還是向對方說明了客觀存在的情況。
美國采購商也有顧慮,但仍然非常希望合作:“這款產品在美國市場潛力很大,我會與團隊商討對策,希望能夠早日達成代理協議。”雖然短時間內很難達成合作意向,孫國還是與對方留了聯系方式。
“廣交會是絕佳的展示和合作平臺,我們在這里結識了很多國內外客戶。”孫國說,近幾年電動行李箱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速超40%,“這幾天來洽談合作的境外采購商很多,我們已接到500萬美元的意向訂單。”
行李箱雖小,卻承載了大宗商品的合作機遇。買全球,賣全球,外貿活力涌動在廣交會展館內外,透著中國企業向上拼搏的頑強韌勁。
一款智能翻譯機,看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
本報記者 羅珊珊
廣交會上,一臺小巧的雙屏翻譯設備成為不少中外展客商的心頭好。
科大訊飛位于廣交會展館A區珠江散步道的服務臺前,有著20多年外貿經歷的“老廣交”張明月仔細操作著一臺雙屏翻譯機,決定購置這臺人工智能(AI)“小幫手”。
“我想開拓中東、南美、非洲等市場,希望和這些市場的客戶用他們的語言溝通,更快拉近彼此距離。”張明月說。
一臺小小的翻譯機,支持85種語言在線翻譯,同時支持17種語言無網絡離線翻譯。這不僅彰顯了“中國智造”的硬核實力,更折射出中國外貿“朋友圈”的不斷擴容。
在科大訊飛位于服務機器人專區的展位,一名土耳其園藝設備商熟練地挑選著翻譯機,“這已經是我購買的第十五臺訊飛翻譯機了,現在我交到的中國朋友越來越多。”
展客商雙方線下溝通有了“翻譯神器”,線上溝通也變得越來越順暢。
為了讓展客商雙方快速對接,廣交會應用程序也支持線上即時溝通功能,境外采購商不僅可以向參展商一鍵發送感興趣的產品,并以文字、圖片形式溝通,還支持語音或視頻通話,更有AI多語言翻譯功能“加持”。
連續20多年參加廣交會,張明月注意到,如今廣交會吸引的采購商來源地愈發多元,使用小語種的采購商不斷增多。“這是我們新的商機,也是中國外貿應對風險挑戰的機遇所在。”張明月說。
數據印證了張明月的感受。4月19日,廣交會一期落幕,已有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585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較第135屆同期增長20.2%,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刷新紀錄。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采購商增長20.2%,金磚國家采購商增長23.9%,《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采購商增長4.1%,歐美采購商增長6.8%。
行走在廣交會展館,參展企業普遍反映,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伙伴越來越多,且詢盤積極。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26萬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51.1%。很多境外采購商表示,盡管當前國際形勢復雜,但他們依然堅定看好中國、看好中國產品,來廣交會,不僅是來“打卡”,更是來“下單”的。
一場音樂美食節,看中國餐飲品牌走出去
本報記者 洪秋婷 李 剛
鐺鐺鐺……伴隨著激昂的音樂,一場中國功夫表演在廣交會堂西側的廣場上演。循聲而至,香味撲鼻。原來這里是第137屆廣交會音樂美食節——“食在廣州”嘉年華的現場,這是廣交會歷史上首個集美食、音樂和文化于一體的城市美食文化活動。
這個面積4700平方米的露天廣場,吸引了點都德、陶陶居、包道集團、廣州塔筷子薈餐廳、拉丁餐廳、荔銀腸粉等35家知名餐飲企業入駐。
“我們的蛋撻點心一天能賣200多個,其中最火的就是這款粉茄牛肉奶酪撻。”點都德點心站負責人陳曉婷介紹。
這款蛋撻的美食密碼是什么?“廣交會境外采購商比較多,所以我們對口味進行了融合創新。”陳曉婷說,新款蛋撻口感層次更加豐富,更符合外籍顧客的口味習慣,所以成功“出圈”。
商家融合文創與美食推出的創意產品,也受到不少境外采購商歡迎。在廣州塔筷子薈餐廳攤位,橙紅色的廣州塔形狀的瓶裝草莓番石榴汁、雪白色的廣州塔形狀雪糕,還有廣州塔形狀的瓶裝礦泉水等,吸引中外顧客購買;在增城正果展位,畬族香包、增城欖雕、正果禮餅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和文創產品,也受到追捧……
“隨著印度、瑞典等國家的采購商代表團組團來消費,多個商家的招牌產品基本售罄。”“食在廣州”嘉年華系列活動宣傳負責人朱嘉躍說。
在音樂美食節上,一道道廣式美食通過展示與試吃,以包容創新的姿態擁抱全球客商的多元味蕾,助推更多中國餐飲品牌“走出去”。
“我們出口的主要品類是香芋包、流沙包、奶黃包,目前主要銷往歐美等地。來到廣交會,我們希望通過現場展示和試吃,讓國外客商感受中國美食、了解企業品牌,從而促進產品出海,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包道集團出口業務客戶代表曾嶸說,“這幾天就有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客商到展位咨詢和交流。”
“完善的供應鏈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中國餐飲品牌出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廣州市商務局商貿服務處負責人梁志銳介紹,活動期間還同步舉辦“品牌出海”主題論壇,為廣州知名餐飲企業和國際采購商搭建對接平臺,助力餐飲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