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護士的“隱秘戰(zhàn)友”:志愿者和我們一起前行
(抗擊新冠肺炎)方艙護士的“隱秘戰(zhàn)友”:志愿者和我們一起前行
中新網吉林3月9日電(石洪宇)護士包麗潔在武漢的賓館駐地度過了30歲生日,陪在她身邊的是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戰(zhàn)友。她們戴著口罩保持距離,對著蛋糕上的燭光唱“祝你生日快樂”。
“在武漢,這些溫暖一直陪伴我。”包麗潔在現(xiàn)場說,“感謝有你們相伴”。實際上,她說的“你們”還包括當?shù)氐摹半[秘戰(zhàn)友”,他們是給醫(yī)護人員工作和生活提供支撐的志愿者。“蛋糕都是志愿者送到酒店的,但我沒看到他的樣子。”
包麗潔是吉林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護士,2月15日隨吉林省醫(yī)療隊奔赴武漢。當?shù)氐臐h陽體校方艙醫(yī)院是她的戰(zhàn)場。除了同事,與她并肩作戰(zhàn)的還有兩位司機。
按照排班計劃,包麗潔有時會凌晨2點到早上8點上班。0時剛過,司機便已在駐地門前等候。“師傅好啊。”“你們好啊。”“謝謝師傅,再見,注意安全!”“再見。”
包麗潔來到武漢20天,每天的對話大多如此。他們不會摘下口罩,也沒說過姓名。包麗潔能確認的是一位司機姓丁,另外一位歲數(shù)偏大,她稱其為“叔”。
包麗潔說,無論她們何時上班,兩位司機總有一人在線。“他們好像都不需要休息。”
后來醫(yī)護人員才知道,兩位司機師傅都是公交司機,主動參加志愿服務。他們每天至少往返駐地與醫(yī)院四次,要是臨時有事用車,只要撥打電話,他們不管多晚都會立刻趕到。
醫(yī)務人員乘坐車輛時位置要分散,車廂里的氣氛會冷清下來,但東北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叔”曾表達過,“最愛聽東北人說話,帶勁!感覺敞亮!”
所有人都需要休息,包麗潔曾見過兩位司機師傅頭靠在玻璃上打盹。“感覺就像看到自己的親人,很心疼。”醫(yī)護人員還問過丁師傅,“您天天和我們接觸怕不怕?”他的回答是,“你們都是專業(yè)的好心人,我們只有感謝。”
但防疫有硬性要求,兩位司機與醫(yī)護人員一樣,下班時需要自我隔離。“疫情不徹底結束就不能回家。”丁師傅盼望,這場災難快點過去,就能回家了。
在武漢,駐地酒店便是包麗潔的“家”。門前等待醫(yī)護人員回來的有“消殺小哥”。包麗潔說,深夜讓人覺得孤單,但有人等候就會覺得溫暖。“就像是家人為晚歸的我們在門口留了一盞燈。”
包麗潔有一次剛下車,便看到“消殺小哥”在門口的桌子上用手撐著腦袋打盹。她想和他說,快回去睡吧。但沒等她開口,對方先是表達歉意,而后滿臉笑容說“你們辛苦了”。消殺會持續(xù)半個多小時,過程并不輕松。
包麗潔后來得知,“消殺小哥”的愛人也是醫(yī)護人員,他自己做生意。疫情發(fā)生后,他當上志愿者后還沒休息過一天。
負責醫(yī)護人員飲食的大叔可能是包麗潔見過的年紀最大的志愿者。發(fā)放零食時會重復“多拿、多吃,不夠還有。”包麗潔覺得他像極了鄰家請客的大叔,盛情難卻。
包麗潔說,她上下班時會途經學校、景點,看到黃鶴樓的輪廓,但街上沒有行人,執(zhí)勤的民警依舊站在路邊。“為這個城市難過,但志愿者的工作給她提供了力量。”
3日出院的大叔,早上六點鐘就起床和包麗潔聊天。他說起武漢大學的櫻花要開了,可惜醫(yī)療隊看不到了,下一次有機會一定要再來武漢,他會給大家當向導,吃最正宗的熱干面和美味的街邊小吃,去賞這次錯過的櫻花,登上黃鶴樓。
“這么好的志愿者,這么好的患者,為了他們,我也不會懈怠。”包麗潔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