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發 司偉 攝
一鍵報告,三分鐘之內通關
“把便民做到船員心坎兒上”山東煙臺利豐石油有限公司“利豐18”輪的二副閆勝舉著手機,興奮地向同船的兄弟們喊著“真是太方便了,手機一點,報告成功!”
“不用奔波辦證。”“減少了頻繁上下船的風險。”“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設備維護保養。”……在一陣陣熱烈的討論中,“把便民做到了船員心坎兒上”是閆勝一群人講的最多的話,這也是他們對取消國內航行海船進出港簽證,實施船舶進出港報告這項改革由衷的褒獎。
而在千里之外的東海岸邊,廈門港務海運有限公司的萬愛國更是感慨萬分。作為一名多年負責進出港簽證的工作人員,他親身感受到了近幾年政策的變化——從背著大袋船舶資料、船員證書及簽證薄風里雨里辦簽證,到電子簽證遠程申報,再到現在的進出港報告,他感嘆:“一鍵報告,用時不超過3分鐘,還很快就能收到回執短信,確實方便,也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對于這項改革我舉雙手贊成!”
少辦一個簽證換來大把真金白銀
如果說船員、辦事員個體感受到的更多是便捷,對于公司來說,取消船舶簽證更是撬動真金白銀的“壯舉”。
走在上海港的碼頭上,不少企業都能拿出一本取消簽證的“經濟賬”——上海集海航運有限公司估算,以旗下“集海之鵬”輪為例,2016年該輪共往返洋山港—外高橋300航次,取消簽證后每航次將省去約2小時的往返時間和100元左右交通費,全年預計可節省簽證時間600余小時,省去乘車費用30000 元。
嵊泗縣同舟客運輪船有限公司預計,由于取消簽證后在港時間大為縮短,船舶周轉效率大幅提高,光港口使費一項,公司每年就可以減少支出149萬。
從整個轄區看,上海海事局預測,全年上海港預計有進出港船舶15萬艘次,這就意味著有望節省近30萬小時。而對于繁忙的港口來說,船舶通行效率的提升更意味著貨物周轉率的提升,以及難以估量的潛在效益。
“取消簽證后,船舶不用等在碼頭辦簽證,大大提高了我們碼頭泊位的利用效率。今年一月,公司的來料加工量又創出歷史新高。”中化碼頭經理姜新宇表示,對于原料物資依靠航運的企業來說,每趟船節省的幾小時最終將給公司賬面帶來大不同。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