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在環保部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有人質疑北京把很多監測站點放在公園里,這樣能不能反映真實情況,請問監測站點位置的選擇是怎么確定的?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安欣欣介紹,北京市各類地區共有35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它們構成了北京市空氣質量地面監測網絡的主體。各子站監測的結果作為考核北京市各區環境達標情況的直接依據、為各種針對空氣質量的分析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向社會實時公布監測結果。
安欣欣表示,這些子站的選址、建設、站房配置、污染物分析方法等均嚴格遵守國家規范和技術規定。北京市空氣質量地面監測網絡對CO、SO2、NOX、O3、PM10、PM2.5等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全面覆蓋城市核心區、功能拓展區、發展新區、生態涵養區等地區。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也表示,一般來說,城市布設點位越多,點位越密集,越能客觀反映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但在實際工作中,既要考慮城市的規模,人口的數量,還有空間的代表性,也要考慮經濟和技術等條件的要求。像北京目前共設有35個空氣質量監測點,其中12個是國控的站點,分布在不同的城區,其點位的設置符合國家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的技術規范的要求。
2017年01月22日 14:37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