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個超級站助力"精準治霾"
在龐大又復雜的監測網絡中,組分(四聲)網不僅可以測量PM2.5濃度,還能測算污染物中到底有哪些成分,有助重污染成因的分析,為“精準治霾”提供數據支持。環保部于2016年11月緊急啟動了組分網的建設,目前,已經建成超級站點70多個。
為了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重污染天氣的應對,開展大氣污染成因分析和應急措施效果的評估,目前建立的組分網覆蓋了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濟南等20個城市。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分析室副主任 呂怡兵:對于監測點位的布設,它主要考慮各個城市典型區域環境質量的狀況,特別是關注污染傳輸通道,因為它可能解釋區域污染來源,以及聯防聯治,聯防聯控來產生原因。
超級站的最新監測分析顯示,北京市PM2.5組分中,以機動車排放(有機碳、硝酸鹽)和燃煤(有機碳、硫酸鹽)為主,機動車排放貢獻率約占30%左右,高于其他城市。石家莊以工業燃煤(有機碳、硫酸鹽)、散煤燃燒(硫酸鹽、元素碳)和柴油車排放(有機碳、元素碳)為主。從元素等特征組分來看,河南安陽、山東淄博應關注揚塵污染和建材行業的煙粉塵排放情況;唐山應當關注鋼鐵行業的排放。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