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片本是“港產”
春節檔影片票房從此一路飄紅,紀錄不斷被刷新,冠軍卻總花落香港導演家。2014年鄭保瑞帶來《西游記之大鬧天宮》,2015年王晶接力上年推《澳門風云2》。今年“三足鼎立”的春節檔,三位導演再續輝煌,除周星馳改推新作,另兩人均獻出影片續集。
這不免讓觀眾感嘆,怎么總是這些人這些片,春節檔已是香港導演的天下?其實早在“春節檔”定型之前,每到歲末年初,總有新片賀歲,而在內地人習慣性地守著馮小剛的新片過年之前,香港人早已把賀歲片拍得風生水起。
回顧賀歲片的歷史,你更會發現,這本就是源自香港的事物。上世紀80年代巨星云集的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在1982年初推出由許冠杰和麥嘉主演的《最佳拍檔》,當年刷新港產片入場人數紀錄,由此揭開賀歲片的序幕。
此后嘉禾電影公司以華麗制作“大成本”、眾星云集“大堆頭”的方式,拍攝《五福星》等系列,與《最佳拍檔》系列隔空對陣。而1987年由德寶電影公司推出的低成本、貼近民生的諷刺喜劇《富貴逼人》,同樣票房大豐收,并成為新年時電視臺照例回放的經典。
上世紀90年代,由周星馳主演的影片獨霸天下,1992年《家有喜事》、1993年《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1998年《行運一條龍》、1999年《喜劇之王》等,在當年均十分賣座。
合家歡、大團圓、搞笑趣怪、巨星如云、動作特技、前衛科幻……有人如此總結港式賀歲片的“調性”。近年來,賀歲喜劇雖多以“大堆頭”的形式召喚影迷,卻被認為不及上一代影片的吸引力,票房也未見突破。再加上要照顧內地觀眾口味,想在口碑與票房方面收獲成功,似乎更為困難。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