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同胞和全世界華人的共同矚目下,海協會海基會兩會復談終于告一段落,兩會經過協商,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簽署了兩項協議。此外,還在兩會互設辦事處等議題達成共識,陳云林也將在不久后回訪臺灣,并舉行第二次會談。
這次的兩會復談在兩岸關系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開創性意義,相信通過這一定期溝通和協商的平臺,兩岸的交流合作必將迎來嶄新的春天,兩岸關系也將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代。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兩岸之間依然存在著一些影響雙方關系發展的因素和隱憂,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反而應該直面它們,在積累共識、務實進取的方針指導下,解決問題、消除隱憂。
要讓兩岸合作交流的春天盡可能的持久,兩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腳踏實地,著眼長遠。
這次的會談取得的共識和達成的協議對于凍結多年的兩岸關系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成果了,而且在很多問題上都還留有余地,如兩岸雖然恢復周末包機,但離兩岸包機直航甚至全面直航還有一段距離,再如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游,也制定了每天3000人的限額。這些議題和其它的領域的更多議題還需要兩會在未來通過協商逐步達成。
腳踏實地,就是要穩扎穩打、穩固推進兩岸交流的進程。兩岸關系錯綜復雜,不可以盲目躍進,一哄而上。以防止對兩岸關系的大局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要防止島內部分民眾產生怨言和抵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兩岸復談后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除了腳踏實地,兩岸復談更要著眼長遠。目前,島內的“臺獨”勢力依然囂張,民進黨等綠營政黨正摩拳擦掌,試圖為兩岸交流進程設置障礙,以期影響馬英九當局的執政。除此之外,美國也不愿意看到兩岸過于“親密”,不愿意看到自己在臺海局勢中的地位和角色受到挑戰,為此極有可能采取一些離間或間接阻撓的措施。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和隱憂,兩會應該未雨綢繆,將這些問題都考慮在內。臺灣海基會則應提醒馬英九當局,在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制定一些長遠計劃和戰略,以扭轉多年來綠營“去中國化”給臺灣新一代年輕人造成的不良影響,讓更多的臺灣民眾對一個中國和中華民族產生認同。(作者: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葉賽)
(以上文章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臺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