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亞諾
莫迪亞諾在小說中不斷尋找。
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余中先、徐和瑾、李玉民三位翻譯莫迪亞諾作品的譯者,他們都談到了莫迪亞諾作品的主題“尋找”。
余中先:莫迪亞諾總是“向后看”
莫迪亞諾在作品中尋找一種自我,一個迷失的自己,一種身份的認定。
莫迪亞諾我們很熟悉,也介紹過很多,《世界文學》發(fā)表過他的作品,包括傅雷翻譯獎也頒發(fā)給了他的《青春咖啡館》的中文版譯者金龍格。
莫迪亞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名氣很大,從九十年代直至現(xiàn)在,他一直在寫。莫迪亞諾每出來一部作品,大家都比較信任,他的風格,他的文筆——有點像2008年“諾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
讀莫迪亞諾的作品,大家都能感受到那種對現(xiàn)狀很悲觀的意味和氛圍,這個是有,但不完全是這樣,更多地是回到過去當中,去追憶一些美好或者悲傷的事情。也就是說,他作品的特色是“向后看”,是回憶與尋找。到底在尋找什么?主要是尋找一種自我,一個迷失的自己,一種身份的認定。這在其作品《暗店街》里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書中主人公尋找了半天,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暗店街。
現(xiàn)在,包括莫迪亞諾在內的法國作家,越來越受到國內讀者的關注和喜愛,這當然是譯者和出版機構的功勞。當然,法國文學本身十分精彩,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等作品也很有市場,但我們主要關注純文學領域——莫迪亞諾的作品當然是這種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就像我們常說的莫言、賈平凹這一類中國作家的作品。他們肯定對中國作家產生了深刻影響,我知道有一些60后、70后作家閱讀、模仿莫迪亞諾。
□余中先(翻譯家、法國文學研究者)
新京報記者 吳亞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