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評蔡英文兩岸政策:不能靠一廂情愿的幻想
2017-09-04 09:06:00
基層交流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強大動力
2017-09-04 08:35:00
蔡當局繼續“去中”,陸客減少還未到谷底
陸客減少是蔡英文支票落空的又一例,也是蔡與民進黨“去中國化”引起大陸反感所不可避免的后果之一,臺灣的游覽車、藝品、糕餅、夜市等等無數從業人員,均深受其害。
2017-09-01 10:26:00
港媒:只見角力不見議政,“臺式民主”丑態百出
2017-09-01 09:26:00
“兩岸族”將促進兩岸在融合中實現統一
2017-09-01 09:10:00
臺當局“幼稚癥”發作,“網選課文”成鬧劇
這次的“文言與白話”之爭其實是一個假議題,它的主要目的是“去中”,在文化上自我限縮在臺灣的“地域主義”,然而,把陶淵明、韓愈、蘇東坡打為“中國人”,就能壯大臺灣的文化內涵嗎?
2017-08-31 09:35:00
臺媒:史觀倒錯,臺灣何時能“傾聽戰爭”而自省?
自省,象征民族的質地,臺灣目前在史觀上的倒錯,隨著媚日政權的得勢而愈演愈烈,但勇于對右翼說“不”的日本人,好似也不是當權者學習結交的對象。好的不學,學壞的,什么時候臺灣才能通過“傾聽戰爭”而自省呢?
2017-08-31 09:21:00
大陸自貿區的啟示:開放是臺灣唯一的出路
2017-08-31 09:02:00
臺當局無能,臺灣科技業只能自救
2017-08-30 09:36:00
“去中”的臺灣文化,除了蒼白還剩什么?
2017-08-30 09:16:00
拿掉反核“神主牌”,臺灣才能獲救!
整體來看,綠營的能源政策其實需要全面“發夾彎”。唯有根據現況,拿掉反核神主牌,務實檢討修正能源政策,才能讓臺灣免于在缺電限電或增加污染與碳排放量的災難中二選一。
2017-08-30 08:51:00
兩岸開放交流30年的省思
2017-08-30 08:42:00
民進黨與中華文化為敵 成臺灣的災難
2017-08-30 08:07:00
大陸推進大國外交 臺灣面對多個轉變
2017-08-30 0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