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之時,就是民進黨當局“好日子”到頭之日?(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新冠疫情全球延燒,導致經濟、政治、軍事等話題統(tǒng)統(tǒng)成為配角。但對于未來臺灣經濟發(fā)展前景,島內機構與國際機構都顯示很不樂觀。
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4月27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顯示,今年3月臺灣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shù)為20分,較上月減少4分,燈號由上月的綠燈轉向黃藍燈,出現(xiàn)向低迷轉變的趨勢。該部門表示,臺灣經濟景氣明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
從臺北到高雄,臺灣各地都有知名餐廳于近期歇業(yè)。不堪虧損的不僅僅是餐飲,臺灣經濟研究院4月24日公布3月營業(yè)氣候測驗點,制造業(yè)、服務業(yè)和營建業(yè)皆連續(xù)3個月下滑。其中,制造業(yè)82.35點,月減6.48點,為2009年2月以來新低。臺灣優(yōu)質旅游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長李奇岳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整個旅行業(yè)產值會消退約1500億元(新臺幣)以上。
近來民進黨當局在紓困上的糟糕表現(xiàn),以及華航改名、“磐石”艦染疫事件和防疫政治化的爭議事件,使其好感度下降。臺灣《中時電子報》評論指出,綠營東風似乎已吹到盡頭,危機乍現(xiàn)。
評論分析,民進黨的紓困政策實在不得人心,其過去力推的“酷碰券”,根據(jù)“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僅有0.8%的支持度。再加上民進黨近來的政治操作也同樣不得人心。“交通部長”林佳龍的華航改名風波被自家黨團打臉,聲稱只要在機身上增加辨識度就好,不用改名。其余包含“磐石”艦的染疫風波,對縣市長防疫舉措的政治攻防,民進黨都遭遇到民意撻伐。
評論指出,倘若疫情結束,以島內整體經濟正向評價下滑11%到2成5,負向評價增加到7成2的現(xiàn)況來看,綠營不只東風停了,更可能刮起西風。(編輯: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