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其兩岸傳播交流政策實質就是四點:“反共、反中、反統、反藍”。這是陳水扁在執政之后,不斷推行“臺獨”政策,不斷阻礙兩岸交流,不斷毒化兩岸氣氛,為制造“臺獨悲情”,騙取臺灣民眾選票,而采取的步驟。民進黨當局制定的“九法規”,現在仍是兩岸傳播交流的臺方法源規限。
兩岸傳播交流仍受制
其三,臺當局一直擔憂過快推動兩岸的新聞交流,會受到民進黨等“本土團體”的杯葛。其實,近幾年的多次民調都顯示,盡管島內的民眾對藍綠等族群問題有著不同看法,但是對兩岸交流卻有七成民眾表示贊同。
新聞交流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推力,是增進兩岸了解、溝通同胞情感的重要紐帶。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兩岸新聞交流上“陸熱臺冷”的狀況,無益于兩岸的溝通,無益于兩岸的互動,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其四,臺“新聞局”綜合計劃處處長邵平云表示,馬英九已清楚表達“促進兩岸媒體交流正;钡牧觯珜τ谑欠裨O機構的問題,仍要靠兩會協商。這完全是一種官僚式的推諉說法。兩岸新聞交流與過去一年多來兩岸經貿等方面的交流進程對比,兩岸新聞交流的滯后現象相當明顯。深入觀察,兩岸新聞交流仍停留在2001年的媒體駐點時期。雖然日前結束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提出“盡快實現兩岸新聞媒體互設常駐機構”的建議,但邵平云指出,這只是兩岸政黨組織單純的意見交換,“新聞局”并沒有什么具體的時程規劃。
應擺脫過去戒嚴心態
國民黨執政后,兩岸交流有了很大的發展,新聞交流為兩岸交流的重要部分,具有放大交流效果,為兩岸其它層面的交流與兩岸和平發展,提供輿論支持和助力作用,所以顯得特別重要。兩岸新聞交流一直走在兩岸各項交流的前面,對于增進兩岸同胞了解和增加互信、擴大共識,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兩岸關系發展新情勢下,兩岸新聞交流如何跟上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新情勢,在已有成就基礎上再開新局,這也是兩岸媒體所關注事情。
“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岸新聞交流其實也扮演著兩岸關系“鴨先知”的角色。縱使兩岸新聞交流可以扮演兩岸溝通平臺的角色,但新聞交流卻始終阻力重重,反映了兩岸政治關系的起伏制約了兩岸新聞交流的深化。但兩岸新聞交流為何頻受兩岸政治關系影響,這又與主事者心態有關。臺當局的相關大陸事務主管機構,實在應該盡快擺脫過去的戒嚴心態,以更開闊的心胸排除兩岸新聞交流障礙,擴大兩岸新聞交流的基礎,配合馬英九當局的兩岸開放政策。只要能擺正心態,其實兩岸新聞交流的下一步,像對等開放設立新聞辦事處,一點也不困難。希望兩岸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循序漸進,把能夠做的事情先做起來,推動兩岸新聞交流實現正常化,推動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順應兩岸關系大發展的需求,同時也回應兩岸媒體的強烈呼聲和要求。
[責任編輯:王賽賽]